一、科室运营管理
主持科室全面工作,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推进PDCA管理循环(Plan-Do-Check-Act)
优化科室工作流程配置,完善中医门诊、会诊、查房等核心业务流程
制定中医病种诊疗方案,建立标准化临床路径(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统筹协调院内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
二、业务质量管控
开展医疗质控管理(含中药饮片质量、处方合格率、病历书写规范等)
组织疑难病例会诊讨论(每周至少1次,留存《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落实中医特色核心制度(辨证施护、临方炮制、经典病房管理等)
监控中医DRG指标(CMI值、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等)
三、学科建设发展
制定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周期3-5年,含人员梯队、设备配置目标)
组织中医药科研项目申报(省部级项目年均≥1项)
培育中医特色疗法(每年新增诊疗技术≥3项,申报院内新技术)
拓展治未病服务(建立体质辨识、膏方调理等特色服务模块)
四、人才梯队培养
实施师承教育计划(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标准)
组织业务培训(每月科内讲座≥2次,外派进修≥4人次/年)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含门诊量、饮片使用率、患者满意度等KPI)
建立人才储备库(按1:1.5比例设置副高后备梯队)
五、特色服务运营
指导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5类以上技术)
建设中医专病门诊(不少于3个优势病种专病门诊)
开发协定处方(经药事委员会审核通过的中药颗粒剂组合)
推广中医文化科普(每月开展社区义诊、养生讲座)
烟台 - 莱山
烟台 - 芝罘
烟台 - 蓬莱
烟台 - 芝罘
烟台 - 芝罘
烟台 - 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