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 2月11日

博士后科研人员(智慧地下空间研究中心)

2-3万
  • 常州溧阳市
  • 经验不限
  • 博士
  • 全职
  • 招2人

职位描述

智慧地下空间微生物智慧岩土岩土工程智能化防灾减灾技术绿色地基处理
智慧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以重庆大学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为依托,拥有一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平台,依托低碳建筑平台,针对智慧城市与岩土工程领域,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材料、新平台,引领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新方向。

[研究方向]
1、智慧地下空间方向:开展地下空间开发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研究,主要包括地质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平台的开发,地下空间资源与地质环境建模,智慧地下管道监测与修复,智慧车库与智慧管廊等地下基础设施的分析评价和预测模拟等。
2、微生物智慧岩土方向:开展微生物技术与岩土工程结合的研究,主要包括微生物加固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微流控技术等。
3、岩土工程智能减灾方向:开展岩土工程智能化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城市地下工程抗震性能,地下智慧感知与预警,地质雷达探测检测技术,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等。
4、绿色地基处理方向:开展绿色低碳化地基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浅层地热开发与利用,能量桩、能源隧道、能源地下结构技术,绿色桩基研发与应用,PCC桩、X形桩等新型地基处理技术等。
5、地下工程透明与仿真方向:开展关于透明土实验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等。
6、水利水电工程方向:开展关于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等方向的技术和应用研究。
同时,依托上述方向进行横向课题拓展,全力促进团队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地。

[招聘原则]

坚持公开竞争、客观公正、平等择优、德才兼备的原则。


[基本条件]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具备报考职位所需要的资格及专业和技能条件。

2.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爱党爱国、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廉洁从业,应届毕业生要求学习成绩优良。

3. 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落地执行、沟通协调、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能力,具有与岗位相匹配的专业技术能力,能胜任工作,较好履行岗位职责且考核合格。

4. 具有较强责任心、事业心,身体健康,为人正直,廉洁自律。


[招聘岗位]

博士后科研岗


[学历要求]

博士


[岗位职责]

1. 重点负责对应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带领团队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
2. 负责研发项目的前期分析和评估、工艺设计、改进评估、现场调试、数据分析等工作。
3. 负责研发项目的产品化与标准化等工作。
4. 负责研发技术成果汇报、宣讲,与相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交流推广等工作。
5. 负责相关研究方向的横向课题拓展及项目实施等工作。
6. 完成中心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条件]


1.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结构工程、土木水利等相关专业。
2. 具备良好的岩土工程或工程力学专业基础。
3. 能独立工作,工作主动积极,具备良好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优秀的沟通、学习能力和一定的英文阅读写作的能力。
4. 有责任心、学风严谨、热爱科研,勤奋上进,吃苦耐劳,勇于探索,能够独立开展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
5. 应聘博士后科研人员的申请者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 3年,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岁(含35 岁),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40 周岁。
6. 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7. QS 前 100 名学校(参照最新公布的 QS 世界大学排名)和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毕业优先考虑。


[薪酬待遇]

参照研究院薪酬管理办法,实行协议年薪制,博士后税前薪酬 30-40万/年。研究院缴纳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等。此外,研究院提供食宿。



[招聘流程]

1. 报名方式:请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包含教育背景、科研经历、学术成果等)、相关证明材料等发送至联系人邮箱(详情请见公众号)。

2.资格审查:研究院对应聘人员材料进行筛选初审后,通知初审通过者参加面试,未通过者不再回复。

3. 面试:测评小组组织专业水平、语言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面试,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4. 签约:经体检合格的拟聘用对象,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

工作地点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以担保或任何理由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一经发现,

职位发布者

钟女士/人事

三日内活跃
立即沟通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是由重庆大学和溧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事业单位,于2021年3月正式注册成立。研究院以人才高地、科研重地、产业集群策源地为使命,不断整合优质创新要素,不断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智慧城市产业链经济的全面发展。在智慧城市、土木建筑、环境与生态、城市规划、管理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现代物理及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学科方向,建设成为“学术研究的热土,人才培养的高地,产业孵化的基地,国内外合作的平台”,产出国际一流的成果。研究院采用“校、院、企”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促进产学研无缝衔接,将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融合,破解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难题,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引擎,更为科研人员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价值提供优秀平台。研究院的建设得到重庆大学、常州市、溧阳市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形成校地各方力量相向而行,多种资源共振叠加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即规模化运营。研究院组建了由周绪红、杨永斌、田村幸雄、王翔宇4名院士领衔的专兼职高水平人才团队,现有专兼职骨干专家37人,包括国家级人才15人、省部级人才10人,全职博士28人;已入驻博硕士研究生近100人。研究院建院元年(2021年)即承接包括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工程设计、咨询服务项目共计15项,合同金额2500余万元。研究院也与“上上电缆”、“宁德时代(江苏公司)”等知名企业一起获得溧阳市最高奖“特别贡献奖(2021年)”。研究院已经建成了“香山路”过渡院区,现有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院区共有九栋大楼,包含行政楼、研究中心大楼、学生宿舍、餐厅及活动中心。建设了较为完备的后勤保障体系和学生活动设施,为教职员工和研究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优美的环境。研究院正式院区正在建设中,总体规划用地面积1000亩,一期建设用地3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米,拥有完备优越且环境优美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场地、设施和生活保障条件。正式院区(一期)预计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现拥有平台基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拥有国家级平台: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溧阳分中心和科技部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中心溧阳分中心。
公司主页